??????? 三、全面落實“預防為主”的方針
??????? 如果說“安全第一”是鐵路運輸根本目標的概括表述,那么“預防為主”則是明確了“安全第一”的實現途徑。關于預防的重要性, 自古以來就有論述。如我國東漢史學家荀悅在《申鑒》中指出: 先其未然謂之防; 發(fā)而止之謂其救;行而責之謂之戒。防為上, 救次之, 戒為下。也就是說,實現安全目標, 應該做到預防、搶救和懲戒, 但這三方面有前后順序和重要程度的差別。預防為上策,“救”與“戒”僅僅是應急手段, 是不得已而為之。鐵路運輸事故的發(fā)生往往是由人、機、環(huán)等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一個重要特征是事故存在潛在性, 即事故在發(fā)生前就存在隱患。如果從系統(tǒng)安全的角度進行分析, 事故隱患包括人、機、環(huán)、管等各個方面, 既有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 也會表現為環(huán)境不良和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全面落實“預防為主”的根本方針, 必須從認識和發(fā)現各種隱患入手, 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不斷消除各種不安全因素, 做到防患于未然。首先, 要樹立預防意識。意識是行為的前提, 預防意識是職工安全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進行預防管理的先決條件, 要通過教育培訓、獎勵懲罰、競賽、宣傳等各種手段和經常性的安全教育管理活動增強職工的安全意識、預防意識。其次, 要實施細節(jié)管理。細節(jié)雖小, 事關全局, 運輸環(huán)節(jié)上任何細微的誤差都有可能造成嚴重的事故。因此, 鐵路運輸安全保障系統(tǒng)就是要是將安全管理活動滲透到人椈??環(huán)系統(tǒng)的各個方面, 對可能影響鐵路運輸安全的各種因素進行有效控制,通過細節(jié)管理, 抓苗頭、防隱患, 消除各種不安全因素,實現安全管理的全覆蓋。最后, 要管理重心前移。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法則表明, 在每330 次事故中, 可能會造成死亡或重傷事故1 次, 輕傷、微傷事故29 次, 無傷害事故300 次。該法則表明, 在事故產生的初期, 正是由于意外情況的出現, 產生了大量的不安全行為和不安全狀態(tài),同時對它們的控制失效, 逐步升級到輕傷害事故、重傷害事故甚至發(fā)生死亡的事故。這說明, 對事故的預防要從基礎做起,“預防為主”強調防在先, 要求管理的重心前移,著重點在于提高鐵路運輸現場管理者和職工發(fā)現問題、消除隱患的意識與能力, 杜絕管理者違章指揮和職工違章作業(yè)等行為的發(fā)生。
??????? 四、積極創(chuàng)新安全管理制度
??????? 從鐵路運輸安全管理的整體來看, 正確處理和協(xié)調人、機、環(huán)的關系, 實現三者的最優(yōu)組合非常重要, 其中人是最活躍的因素, 對運輸安全起決定性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人的思想觀念不斷發(fā)生變化, 鐵路職工也是如此, 多元化的價值取向、利益格局的不斷調整、鐵路改革的不斷深入均對職工的思想產生影響。與此同時, 大提速帶來的管理標準和工作要求也隨之提高, 使得鐵路各級管理者和廣大職工特別是現場職工的工作壓力也不斷增大。在這兩個大背景下, 必須積極探索安全管理制度的創(chuàng)新, 化解各種矛盾, 理順管理關系, 應對不斷變化的新形勢、新任務。
??????? 首先, 創(chuàng)新人員選拔任用制度。從人力資源管理的程序來看, 選擇合適的人到合適的崗位上既是一個重要的用人原則也是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事故頻發(fā)傾向理論認為, 有事故頻發(fā)傾向的職工可能更容易產生發(fā)生事故的傾向, 其科學性雖然有待進一步研究, 但是可以為管理者提供一個參考。大提速、長交路、結合部管理等一系列新的變化對一些重要崗位的要求與職工的不適應形成了突出的矛盾, 不僅僅表現在思想意識上的不適應, 同時也有工作能力上的不適應。因此, 必須嚴把入口關, 特別是鐵路運輸的關鍵崗位, 要做到擇優(yōu)使用、嚴格要求。
??????? 其次, 創(chuàng)新激勵約束制度。一些管理者在工作過程中, 工作方法簡單、管理方式粗暴, 重懲罰輕獎勵、重結果輕目標、重剛性管理輕柔性約束、重負激勵輕正激勵, 引起了職工的不滿。創(chuàng)新激勵約束制度, 就是要建立以安全管理目標為導向、以滿足職工的各種需求為出發(fā)點、以強化職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動機為重點, 改變管理一手重一手輕的狀況, 增強職工的自我約束意識, 充分發(fā)揮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
??????? 最后, 創(chuàng)新考核監(jiān)督機制。目前, 考核監(jiān)督制度的主要問題是: 將考核簡單等同于處罰; 重視事后處罰忽視事前監(jiān)督; 檢查監(jiān)督的內容和標準簡單量化, 缺乏科學依據。因此, 一方面, 考核者要正確認識考核工作, 考核不是目的, 而是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是對職工的工作業(yè)績進行準確評價的依據, 是尋找差距和不足以便針對性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同時, 要加強考核者與被考核者的有效溝通, 改變職工對考核和監(jiān)督檢查工作的不滿甚至對立情緒, 增強職工對考核的支持與理解; 另一方面, 考核標準的制定和實施要根據具體情況, 做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細化與量化相結合, 在考核與監(jiān)督的過程中, 要做到客觀公正, 盡量減少對職工工作業(yè)績評價中的各種誤差, 不斷提高考核的公信度, 取得考核與監(jiān)督檢查的實效。
??????? 參考文獻
??????? [ 1 ]魯開垠, 章淑華, 蓋翊中, 李明充. 至尊管理法則[M] .北京: 經濟日報出版社, 20051
??????? [ 2 ]佟立本. 鐵道概論[M] . 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061
??????? [3 ]肖貴平, 朱曉寧. 交通安全工程[M] . 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