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用工方惜錢不認人 維權路上荊棘叢生
和老鄭、小波、王萍等有著類似遭遇的農民工還有很多,因為雇主不同意賠償或雙方很難就賠償達成一致時,勢必引發(fā)仲裁或訴訟。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是工傷維權的重要前提。就為證明這個前提,很多受傷農民工就可能像小波、王萍那樣被拖上一年半載。
石家莊市橋東區(qū)法院民一庭庭長駱新穎介紹說,出現工傷時,如果用工單位是合法用工單位,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明確,那工傷維權就可以按法律程序一步步走下去,當然這也要做好“打持久仗”的心理準備。
而記者從石家莊市農民工法律援助中心及基層法院了解到,大多數農民工與用工單位之間不存在勞動合同,一般是經人介紹或是跟著老鄉(xiāng)干的,干一天算一天或按口頭約定一個月多少報酬的居多,用工方有的是個體戶、包工頭,有的可能就是一些黑作坊、黑門市、黑公司等。打工者不出事則已,一旦出現工傷,維權非常被動。
“小波和王萍的遭遇就非常有代表性,小波打工所在的公司壓根兒不承認小波是公司的工人,任仲裁裁決也好,法院判決也好,就不承認,就為這一點,起訴、上訴,不鬧到終審不罷休?!瘪樞路f這樣告訴記者。
出現工傷,用工方“惜錢不認人”,壓根兒不承認與受傷工人存在勞動關系,不服從仲裁裁決、不服從一審判決,導致維權過程被繁雜的法律程序拖延,工傷維權路變得異常艱辛、漫長。
各方說法
不簽勞動合同 用工單位規(guī)避責任
針對大部分農民都沒有勞動合同,證明“是否存在勞動關系”,都要幾審幾落、費時費力的現狀,記者分別采訪了勞動部門、律師和法官,請他們就此分別談談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勞動部門
依法維權花費時間長客觀存在
勞動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農民工工傷維權依據的主要是修改后的《工傷保險條例》和《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無論是非法用工單位還是合法用工單位,一旦出現工傷,依法維權都可能會花費很長時間,這是客觀存在的現狀。對此情況,勞動部門也采取過很多辦法,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結果一直不盡人意。
石家莊市職業(yè)介紹服務中心一位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辦理用工單位備案和登記主要是為了規(guī)范用工行為,保障勞動者權益,這也是勞動部門的職能。現在,為了方便用工單位,服務中心專門設立了一站式服務大廳辦理備案登記,可是登記的單位很少?!叭ツ曛行臑槭畮兹f人介紹了工作,可最后用工登記和備案顯示的人數只占兩三成,大部分用工單位都不登記?!庇霉挝贿@樣做,就是為了不和工人簽訂勞動合同,規(guī)避用工方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律師
勞動部門該加強源頭管理
石家莊市總工會困難職工法律援助團律師陳懷印認為,工傷維權路的難不只難在“確認是否存在勞動關系”這開端,在接下來的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賠償等這些步驟里,對各個環(huán)節(jié),用工單位都可能提出異議,都可以起訴。傷者被拖上個三年五載是正?,F象。
用工單位之所以死不認賬、采取拖延戰(zhàn)術、不鬧到終審不罷休,是因為他們清楚,他們也是在依法行事,不違法。
陳律師認為,對這樣的現狀,勞動部門應該從源頭上加強對勞動合同簽訂的管理,加強對不規(guī)范用工的監(jiān)督。另外,立法者應該重視這一現狀,是不是能從維權的程序設計上動動腦筋,盡量讓農民工的維權程序變得簡單、實用一些。
法官
勞動者注意留存證據
駱新穎告訴記者,她審理過太多的勞動爭議案件,很多農民工因為工傷被拖上三五年,很多人落下殘疾,甚至傷都好了,錢還沒拿到。目前,不簽訂合同的進城務工人員太多了,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是客觀現狀。簽不簽合同,農民工是被選擇方,說了不算。
駱新穎建議,勞動者在打工時一定要盡量選擇那些能夠簽訂勞動合同的企業(yè)。同時,勞動過程中應當注意留存能夠證實雙方勞動關系的證據。如:上崗證、工資卡等,以證明工作開始的時間、給誰干、報酬多少等。這樣一旦發(fā)生工傷等勞動爭議,不管有沒有勞動合同,當事人就可以直接據此主張勞動關系,然后直接走下面的步驟。駱新穎同時向用工單位提出建議和忠告:應當及時為勞動者繳納工傷保險,萬一發(fā)生工傷,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企業(yè)用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