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丁某是一紡織廠的鉗工,負責對機械的維修。某日他在巡查時,正好碰見一紡織女工所負責的幾臺紡機同時斷線??吹竭@位女工手忙腳亂地接線,丁某便上前幫忙,卻沒料好心辦成錯事,他在接線時右手食指被機器絞斷。
在另外一起案件中,機床操作工呂某在工作時,另一同事在不遠處維修機器,叫呂某幫忙遞送工具。呂某在遞送工具時,因其同事未接穩(wěn),工具脫手砸傷呂某頭部。
接線不是丁某的本職工作,遞工具也不是呂某的正常工作,單位或領導也未安排他們從事這兩項工作,他們因此而受傷能否認定為工傷?
答:這兩起案件與前兩起案件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主觀動機不同。之前兩起案件當事人實施非本職工作的動機是好奇,因此其行為與工作并無關系,不能認為屬于工作。
而這兩起案件,當事人實施非本職工作行為的目的,并非出于個人意圖,而是為了幫助其他職工,是為了單位的利益。這類行為雖不是職工的本職工作,也不是領導臨時安排的工作,但作為一名普通的、善良的職工,都應當具備這種幫助他人和集體的責任和素質(zhì),一般人都會作出類似的行為。因此可以將此類行為作為工作的一部分,因該行為受到傷害的,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14條第1項“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nèi),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規(guī)定,應當認定為工傷。
由于此類行為具有維護集體利益的目的,與《工傷保險條例)第15條第2項規(guī)定內(nèi)容相符合,因此對于非領導指派,職工自己幫助其他崗位上的工人干活受傷,可以按照“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的規(guī)定,視同工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