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凍結站房區(qū)內應配備消防水及排氣、防毒工具,高壓容器和管道應涂抹相應顏色注明。
2 當凍土墻達到設計強度和厚度且與井壁完全膠結,方可進行完全進,出洞施工。破壁時間應盡量縮短,不宜超過三天,否則需對井壁進行保溫。
3 控制板塊部分凍結管拔除長度和數量。隧道外凍結管暫時不宜拔除,以備盾構被凍住時作為解凍之用;隧道內凍結管拔至洞圈以上0.5m,同時做好二次凍結的準備。
4 盾構進出洞頂進凍結壁時,盾構頭端部要保持與凍土墻一定距離,一般不小于0.2m。防止盾構緊靠凍土墻,而使凍土墻變形,造成拔管困難。
5 盾構在穿越凍土墻時,盡量保證正常,不宜停留,防止盾構被凍抱住。
6 在原有垂直凍結孔的基礎上,在盾構進洞口的下部應布置一排水平凍結孔,來保證垂直凍結孔拔除后下部能夠繼續(xù)凍結維護。
7 水平凍結孔施工,在凍結孔管片開孔前,應通過孔位確認,在預埋管內施工。
8 凍結施工前,必須對所有影響范圍內的管線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施工過程中,加強檢測,控制凍脹影響。
9 解凍后,應在隧道內進行適當的跟蹤注漿,減少融沉量,減小凍結對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在凍結管拔出的同時在孔內灌注水泥、粘土漿或粉煤灰漿,以防止低溫對注漿強度的影響。水泥、粘土漿或粉煤灰漿內宜摻2~3%防凍早強劑氯化鈣。
10 設計選用標準制冷量較大的冷凍機組,在短時間內把鹽水溫度降到設計值,以加快凍土發(fā)展,提高凍土強度,減少凍脹和融沉量。
11 掌握和調整鹽水溫度和鹽水流量,必要時可采取間歇式凍結,控制凍土發(fā)展量,以減少凍脹和融沉。
12 預計融沉量較大的部位可采取壓漿充填,以把融沉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13 為防止解凍拔管后,由于地層沉降而導致的盾構磕頭,解凍拔管后,在解凍孔內回填水泥-粘土漿或粉煤灰漿,密實凍結孔。
14 拔冰凍管要在盾構進入洞口內,且安裝好密封裝置后進行,盾構頭部距凍土墻不小于0.2m,以防影響拔管。
15 盾構出洞拔管按推進方向由內到外依次先拔第一、第二、第三排盾構行進區(qū)的凍結管,不需完全解凍。將板塊隧道內凍結管拔至隧道頂板以上0.5m左右,并做二次凍結。
16 盾構進洞拔管按推進方向由內到外依次先拔第三、第二、第一排盾構行進區(qū)的凍結管,不需完全解凍。要保證水平凍結孔在盾構沒完全進洞前仍在積極凍結狀態(tài)。
17 在隧道范圍內所有凍結管全部拔出盾構頂板以上后,盾構方可開始推進。
18 每拔完一根凍結管要及時進行充填,在隧道頂板以下充填黃砂,隧道頂板以上充填水泥砂漿,并添加適量速凝劑,使其快速凝固,防止盾構在推進過程中泥漿從孔中串出。
19 待盾構全部進、出洞后,再起拔盾構行進區(qū)以外的凍結管。
20 盾構出洞后盾構行進區(qū)以外的凍結管的拔除,先拔第三排和第一排凍結管,不需完全解凍,采用邊拔邊充填。第二排凍結管用于強制解凍,待凍土平均溫度滿足盾構推進時拔除該排凍結管。
21 原則上凍結15天后可進行部分破壁,在部分破壁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有滲水點,要及時進行封堵,以防水土流失,影響凍土墻交圈。
22 破壁時不能一次完成,分4-5層分層剝離,井壁保留厚度不小于300mm,并保留鋼筋,以保護凍土墻。
23 通過測溫孔觀測計算,并在井壁上打探孔,確認凍土墻達到設計厚度及強度并與井壁完全膠結后方可進行完全破壁。
24 最后一層破壁時間不宜超過2天,以防凍土墻融化,影響其強度。
25 最后一層破壁須采用分層分塊進行,防止破壞凍土墻,造成不良后果。
26 凍土墻解凍要適量,根據估算,控制平均溫度在-5~-8℃之間,強度為2.2~2.5Mpa之間。
27 盾構在穿越凍結區(qū)時,不宜停留,在拼裝管片或處理故障時,間斷性轉動刀盤,以防刀盤被凍死。
28 凍結站房區(qū)列為易燃、易爆、有毒及壓力容器車間。車間內配備消防水龍頭及排氣、防毒工具、空間高壓容器和管道涂抹相應顏色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