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垃圾焚燒也存在環(huán)境污染隱患,垃圾焚燒是二噁英的主要的排放源之一,二噁英排放則是垃圾焚燒處理中最引人關注的問題。二噁英具有不可逆的“三致”毒性,對人體健康具有極大危害。由于公眾環(huán)境意識的提高和缺乏對垃圾焚燒技術環(huán)境安全性的認識,許多新垃圾焚燒廠籌建之初,往往受到周邊民眾的抵制和反對,焚燒廠的選址成為一個敏感問題。實際上,隨著焚燒處理技術的發(fā)展,二噁英的排放量已經得到顯著控制,焚燒處理的安全性也越來越有保障。20世紀90年代以前,日本的垃圾焚燒造成的二噁英污染曾達到相當嚴重的水平;通過焚燒技術的改進和污染物的終端處理,在1997年到2003之間,二噁英的排放削減率達95%[16]。我國在垃圾焚燒工藝管控過程中也采取了一些減少二噁英產生量的措施,如2000年建設部發(f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中就規(guī)定了“垃圾應在焚燒爐內充分燃燒,煙氣在后燃室應在不低于850℃的條件下停留不少于2s”、“煙氣處理宜采用半干法加布袋除塵工藝”等控制措施[17],可有效減少二噁英的排放。根據2007年的統計,我國焚燒廠二噁英排放量僅占全社會排放量的3.3%,相信隨著我國垃圾焚燒技術的發(fā)展和相關管理措施的完善,垃圾焚燒過程中產生的二噁英可以消除或者控制在足夠低的安全水平。
在我國,目前垃圾焚燒處理還存在一些限制:(1)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復雜[18],而且長期以來一直是混合收集。垃圾焚燒一般要求垃圾的最低熱值在3360kJ?kg-1以上[19],垃圾熱值低則需要添加燃料輔助燃燒,造成運行成本的增加,但在垃圾分類收集尚未普遍開展的情況下,我國目前除少數經濟較發(fā)達的城市外,其它城市的混合生活垃圾熱值較低[20],不適宜焚燒;(2)焚燒處理設備投資和運行費用均較高,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難以承受。我國早期建設的垃圾焚燒發(fā)電廠多引進的是國外技術和設備[21],投資費用昂貴;近年來隨著引進設備國產化和技術自主創(chuàng)新,國產技術和設備有所發(fā)展和應用,焚燒廠單位投資有所降低,但對于經濟一般的地區(qū)來說,焚燒處理的投資和運行費用依不菲[22]。
2.3堆肥
堆肥法是利用自然界廣泛存在的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在適宜的條件下,進行微生物的自我繁殖,從而將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轉化為穩(wěn)定的腐殖質。堆肥處理適合于處理易腐爛、可降解有機物質含量較高的垃圾,可以使其中的有機成分轉化為可供施用的肥效物質,同時消除其環(huán)境污染,殺滅垃圾中的病菌,具有無害化和資源化特征,是處理有機垃圾最有效,最適宜的技術手段之一。我國應用堆肥處理的歷史開始于20世紀50—60年代[23],經過多年發(fā)展,工藝技術已比較成熟。但是目前堆肥處理在我國的發(fā)展前景并不理想。由于處理成本過高,產品銷路不好,大部分垃圾堆肥場處于停運狀態(tài),只有北京、廣西、上海、四川等地幾座城市的堆肥廠在運行[24]。究其原因,主要有:(1)入廠的混合垃圾中含有大量土石、塑料等不可降解成分,這些成分必須分選出來,而分選設備工藝比較復雜,費用較高,使堆肥產品的成本大大增加;(2)經過分選工藝后的產品沒有徹底清除石塊等雜質和重金屬等有害成分,質量難以保證;同時,與有機肥和化肥相比,堆肥產品的肥效較低,所以在市場競爭中毫無優(yōu)勢。(3)生活垃圾處理的連續(xù)性和堆肥產品銷售的季節(jié)性之間存在著固有矛盾,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堆肥的處理成本。鑒于以上原因,堆肥廠往往很難取得經濟收益以致虧損;而大多數地方政府和企業(yè)看重垃圾堆肥的資源化理念,過分強調其經濟效益,沒有充分了解市場行情,盲目進行堆肥工程的開發(fā),從而導致大批的堆肥廠經濟難以維持而停止運行[25]。
3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處理和管理中的突出問題
3.1垃圾混合收集
長期以來,我國生活垃圾一直是混合收集?;旌鲜占谋锥嗽谟冢海?)混合垃圾中含有一部分尚有利用價值、可直接回收利用的物質如廢紙、塑料等,如果直接處理,不僅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增大了垃圾處理量,使處理成本大大增加;(2)混合垃圾中還含有一些危險廢物如日光燈管、廢舊電池等,不僅增加了無害化處理的難度,而且一旦處理不當,極易造成嚴重污染。
垃圾被稱為“放錯地方的資源”,可回收垃圾包括紙類、金屬、塑料、玻璃等,通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污染,節(jié)省資源。例如:每回收1t廢紙可造紙850kg,節(jié)省木材300kg,比等量生產減少污染74%;每回收1t塑料飲料瓶可獲得0.7t二級原料;每回收1t廢鋼鐵可煉好鋼0.9t,比用礦石冶煉節(jié)約成本47%,減少空氣污染75%,減少97%的水污染和固體廢物[26]。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垃圾中可回收資源迅速增加,現已達到20%左右[27],垃圾分類收集以及資源的回收利用勢在必行。
盡管2000年建設部設立了北京、廣州等8個城市為“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但實際進展效果并不理想。2001年,武漢取消了垃圾分類收集;2007年,廣州取消了垃圾分類收集,2008年,深圳也取消了垃圾分類收集。其他一些城市的垃圾分類收集也形同虛設。這說明我國的垃圾分類收集存在很多問題[28]。例如:雖然設置了分類垃圾箱,但缺乏對公眾的宣傳教育和約束,居民對垃圾分類的意識不強、積極性不高,亂扔亂投的現象依然普遍,分類垃圾箱形同虛設;相關部門缺乏有效管理,流動拾荒者任意撿拾垃圾,勢必造成分類垃圾箱內垃圾的混雜;雖然進行了分類收集,但無法保證分類運輸和處理,使分類收集失去了意義。
3.2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
我國目前關于生活垃圾的相關法律體系還不健全,存在一定缺陷。已頒布的《固體廢棄物污染環(huán)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等法規(guī)對防治城市生活垃圾污染做出了較為全面的規(guī)定,是加強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礎;但這些基本法規(guī)多為原則性規(guī)定,缺乏相應的實施細則和配套法規(guī),可操作性不強,給依法防治城市生活垃圾污染帶來了困難[29]。例如:《固體廢物污染環(huán)境防治法》第42條規(guī)定城市生活垃圾應當逐步做到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城市市容和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條例》和《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中也都提到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分類;但究竟應該如何分類、分為哪幾類,違反了分類原則又該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并沒有給出具體的意見或規(guī)定。
地方部門未能充分行使立法職能,缺少相應的地方法規(guī)的制訂,使得相關部門在執(zhí)法時缺乏具體的法律依據。由于我國生活垃圾具有較大的地區(qū)差異性;因此,為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有必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加強地方立法,通過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制度保障國家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順利實施。
3.3管理體制不完善
目前我國主管城市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的部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各個城市由市政府領導下的城建環(huán)衛(wèi)部門主管垃圾的收集、轉運和處理工作[30]。垃圾處理行業(yè)作為社會公益事業(yè),其收運處理過程的監(jiān)督、管理、執(zhí)行基本上是由政府一家包攬,環(huán)衛(wèi)部門既是監(jiān)督機構,又是管理部門和執(zhí)行單位,“自己監(jiān)督自己”,造成政企不分的局面,不能形成有效的監(jiān)督和競爭機制,制約著垃圾處理行業(yè)的發(fā)展。
此外,建設部門和環(huán)境保護部門的職責劃分不清,容易造成多頭管理,各自為政[31]。由于兩者都是同級部門,沒有行政隸屬關系,也無權相互干涉,因此,在執(zhí)行管理職能的過程中,若出現利益項目,便會產生監(jiān)管的重疊;當出現某些責任問題的時候,則會互相推諉,產生監(jiān)管的空白。
3.4資金匱乏,垃圾收運處理設施建設滯后
近幾年來,國家對于城市生活垃圾處置的資金投入越來越多,但很多城市依然普遍存在資金不足的問題。由于垃圾處理作為城市公用事業(yè),其經費來源主要是政府撥款,政府幾乎擔負所有的費用,造成政府財政壓力巨大,資金捉襟見肘,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垃圾產量的處理需求?!熬盼濉逼陂g,全國用于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固定資產投資額約為44×108元,而2001年和2002年2年的投資已經達到了53.2×108元。雖然近幾年來,各級政府大幅度提高了用于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固定資產投資;但由于歷史欠賬較多,以及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的不斷攀升,用于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投資仍然嚴重不足[32]。由于資金投入不足,垃圾收運處理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許多城市尤其是中小城鎮(zhèn)普遍存在設施老化、數量不足的問題。崔寧[33]對陜西省城市生活垃圾處置設施的調查顯示,除西安、寶雞、咸陽等經濟較發(fā)達的中心城市垃圾機械化清運率達到60%外,大部分市縣從垃圾源到中轉設施的運輸幾乎完全由人力完成。大多數縣城采用自然溝壑堆放生活垃圾,沒有任何防滲層和滲濾液處理系統。
3.5公眾環(huán)保意識薄弱
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處理與環(huán)境保護不僅僅只是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工作,也離不開每一個公民的支持和。要處理好城市生活垃圾問題,全民的環(huán)境衛(wèi)生意識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例如,日本的生活垃圾回收做得相當好,居民能夠自覺對垃圾進行分類。
由于生活習慣、教育等方面的因素,我國公民普遍沒有形成良好的環(huán)保意識,自覺性較差,生活垃圾隨意丟棄的現象處處可見。通過走訪調查結果表明,盡管有很多人對周圍其他人污染環(huán)境不滿,但是自己也在做污染的事,而且心安理得;一些居民雖然清楚亂丟垃圾是不好的行為,但為了圖一時之方便,仍然不管不顧,隨意丟棄垃圾[34]。邵瑞華等[35]在對城鎮(zhèn)居民的調查中顯示,僅有9.4%的居民非常清楚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概念。一般了解的占57.9%,不清楚的占32.7%;了解垃圾資源化的占15.4%。聽說但不了解的占59.1%,未聽說的占25.5%。黃宜等[36]對昆明市居民環(huán)保意識的調查中,66.7%的人表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塑料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