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附則
第四十條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對應急預案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
第四十一條應急預案評審及備案的表格按照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統(tǒng)一制定的實行。
第四十二條各設區(qū)的市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可以依據本細則的規(guī)定,結合本地區(qū)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
第四十三條本細則自印發(fā)之日起施行。
附件1
應急預案形式評審表
評審項目 | 評審內容及要求 | 評審意見 |
封?面 | 應急預案版本號、應急預案名稱、生產經營單位名稱、發(fā)布日期等內容。 | ? |
批準頁 | 1. 對應急預案實施提出具體要求。 2. 發(fā)布單位主要負責人簽字或單位蓋章。 | ? |
目?錄 | 1. 頁碼標注準確(預案簡單時目錄可省略)。 2. 層次清晰,編號和標題編排合理。 | ? |
正?文 | 1. 文字通順、語言精煉、通俗易懂。 2. 結構層次清晰,內容格式規(guī)范。 3. 圖表、文字清楚,編排合理(名稱、順序、大小等)。 4. 無錯別字,同類文字的字體、字號統(tǒng)一。 | ? |
附?件 | 1. 附件項目齊全,編排有序合理。 2. 多個附件應標明附件的對應序號。 3. 需要時,附件可以獨立裝訂。 | ? |
編制過程 | 1. 成立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組。 2. 全面分析本單位危險因素,確定可能發(fā)生的事故類型及危害程度。 3. 針對危險源和事故危害程度,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 4. 客觀評價本單位應急能力,掌握可利用的社會應急資源情況。 5. 制定相關專項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建立應急預案體系。 6. 充分征求相關部門和單位意見,并對意見及采納情況進行記錄。 7. 必要時與相關專業(yè)應急救援單位簽訂應急救援協(xié)議。 8. 應急預案經過評審或論證。 9. 重新修訂后評審的,一并注明。 | ? |
附件2
綜合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
評審項目 | 評審內容及要求 | 評審意見 | |
總?則 | 編制目的 | 目的明確,簡明扼要。 | ? |
編制依據 | 1. 引用的法規(guī)標準合法有效。 2. 明確相銜接的上級預案,不得越級引用應急預案。 | ? | |
應急預案 體系* | 1. 能夠清晰表述本單位及所屬單位應急預案組成和銜接關系(推薦使用圖表)。 2. 能夠覆蓋本單位及所屬單位可能發(fā)生的事故類型。 | ? | |
應急工作 原則 | 1. 符合國家有關規(guī)定和要求。 2. 結合本單位應急工作實際。 | ? | |
適用范圍* | 范圍明確,適用的事故類型和響應級別合理。 | ? | |
危險性 分析 | 生產經營 單位概況 | 1. 明確有關設施、裝置、設備以及重要目標場所的布局等情況。 2. 需要各方應急力量(包括外部應急力量)事先熟悉的有關基本情況和內容。 | ? |
危險源辨識與風險分析* | 1. 能夠客觀分析本單位存在的危險源及危險程度。 2. 能夠客觀分析可能引發(fā)事故的誘因、影響范圍及后果。 | ? | |
組織機構及職責* | 應急組織 體系 | 1. 能夠清晰描述本單位的應急組織體系(推薦使用圖表)。 2. 明確應急組織成員日常及應急狀態(tài)下的工作職責。 | ? |
指揮機構 及職責 | 1. 清晰表述本單位應急指揮體系。 2. 應急指揮部門職責明確。 3. 各應急救援小組設置合理,應急工作明確。 | ? | |
預防與 預警 | 危險源 管理 | 1. 明確技術性預防和管理措施。 2. 明確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 | ? |
預警行動 | 1. 明確預警信息發(fā)布的方式、內容和流程。 2. 預警級別與采取的預警措施科學合理。 | ? | |
信息報告 與處置* | 1. 明確本單位24小時應急值守電話。 2. 明確本單位內部信息報告的方式、要求與處置流程。 3. 明確事故信息上報的部門、通信方式和內容時限。 4. 明確向事故相關單位通告、報警的方式和內容。 5. 明確向有關單位發(fā)出請求支援的方式和內容。 6. 明確與外界新聞輿論信息溝通的責任人以及具體方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