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粉塵的分類及來源
粉塵及粉塵來源:能夠較長時間呈浮游狀在空氣中的固體微粒叫粉塵。在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粉塵叫生產性粉塵。按膠體化學的觀點,粉塵是一種氣溶膠,其分散介質是空氣,分散相是固體微粒。
生產過程粉塵的主要來源:(1)固體物質的機械加工或粉碎,如金屬研磨、切削、鉆孔、爆破、破碎、磨粉、農林產品加工等。(2)物質加熱時產生的蒸氣在空氣中凝結或被氧化所形成的塵粒,如金屬熔煉,焊接、澆鑄等。(3)有機物質不完全燃燒所形成的微粒,如木材、油、煤類等燃燒時所產生的煙塵等。(4)鑄件的翻砂、清砂粉狀物質的混合,過篩、包裝、搬運等操作過程中,以及沉積的粉塵由于振動或氣流運動,使沉積的粉塵重又浮游于空氣中(產生二次揚塵)也是粉塵的來源。
粉塵的分類:粉塵的分類,通常有兩種方法,一是按粉塵的性質分類,另一種是按粉塵顆粒的大小分類。
按粉塵的性質分類:(1)無機性粉塵:包括礦物粉塵(如砂、煤):金屬性粉塵(如鐵、錫、鉛及其化合物);人工無機粉塵(如金剛砂、水泥、玻璃纖維)。(2)有機性粉塵:包括植物性粉塵(如木材、煙草、面粉)動物性粉塵(如獸皮、角質、毛發(fā));人工有機粉塵(如炸藥、有機染料、塑料、化纖);(3)混合性粉塵,上述多種粉塵的混合物(如金屬研磨時,金屬和磨料粉塵混合物等)。在職業(yè)健康工作中,常依據(jù)粉塵性質,初步判斷其對人體危害機理及程度。
按粉塵顆粒的大小分類:(1)灰塵:粉塵粒子的直徑大于10微米,在靜止的空氣中,以加速沉降,不擴散。(2)塵霧:粉塵粒子的直徑介于10~0.1微米,在靜止的空氣中,以等速降落,不易擴散。(3)煙塵:粉塵粒子直徑為0.1~0.001微米,因其大小接近于空氣分子,受空氣分子的沖撞呈布朗運動(不規(guī)則運動),幾乎完全不沉降或非常緩慢而曲折地降落。由于粉塵顆粒的大小不同,在空氣中滯留的時間長短也不同,直接影響操作人員的接塵時間。粉塵在空氣中呈現(xiàn)的狀態(tài)不同所采取的治理方法也不同。
粉塵的濃度,分散度、溶解度、形狀和硬度對職業(yè)危害的影響。
粉塵濃度:粉塵濃度表示方法有兩種,一種以單位體積空氣中的粉塵重量(毫克/立方米)表示;另一種是用單位體積空氣中的粒子數(shù)(粒子數(shù)/立方厘米)表示。我認為前者較為合理,后者涉及到粉塵粒子直徑組別及大小。粉塵濃度直接決定粉塵對人體的危害程度,粉塵濃度愈高,則危害愈大。如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是粉塵矽肺的病源,二氧化硅含量愈高,危害愈大,引起的病變越嚴重,病變的發(fā)展速度也越快。因而制定生產車間作業(yè)地帶空氣中粉塵的最高容許濃度有著重要的意義。
粉塵分散度:粉塵分散度是表示粉塵顆粒大小的一個概念,分散相由越小的塵粒組成時,則分散度越高;反之則越低。它是用粉塵顆粒按直徑大小分組的重量百分比表示,即取樣粉塵中顆粒直徑為d(按直徑大小分組的類別)的粉塵重量(克)與取樣粉塵總重量(克)的百分比,為該組的分散度。當粉塵粒子的比重衡定時,分散度愈高則粉塵粒子沉降愈慢,在空氣中飄浮的時間愈長。在靜止的空氣中,1微米以下的粉塵,從1.5~2米高處降落到地面,則需5~7小時,因而被人吸入的機會也就愈多。分散度還與粉塵在人體呼吸道中的阻留有關,塵粒愈大,被阻留于上呼吸道的可能性愈大,塵粒愈小,通過上呼吸道而吸人肺內的機會愈多,危害也就越大。
粉塵溶解度:粉塵溶解度大小對人體危害程度的關系,因粉塵的性質不同而各異。主要呈化學性作用的粉塵,隨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增強;呈機械刺激作用的粉塵與此相反,隨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減弱。難溶性粉塵都能引起氣管炎和肺組織纖維化(塵肺)。有毒脂溶性(溶解于油脂)和水溶性(溶于水)粉塵,通過濕潤的上呼吸道能迅速溶解而被吸收,還可通過人體表皮的汗腺、皮脂腺、毛囊進人人體而產生中毒反應。
粉塵的形狀和硬度:粉塵顆粒形狀多種多樣,有塊狀、片狀、針狀、球狀、線裝等。粉塵因形狀不同,在沉降時所受空氣的阻力也不同。當粉塵作用于上呼吸道、眼粘膜和皮膚時,塵粒形狀和硬度具有一定意義。銳利而堅硬的塵粒往往引起機械損傷較大,柔軟的長纖維狀有機粉塵,易沉著于氣管、大中支氣管的粘膜上,使呼吸道粘膜覆蓋著一層絨毛樣物質,易產生慢性支氣管炎及氣管炎。
二、如何確定粉塵作業(yè)危害程度的大小
根據(jù)《生產性粉塵作業(yè)危害程度分級標準》,要確定接觸某種生產性粉塵的危害程度,需進行全面的綜合分析。首先,應確定其危害程度的定性指標,即生產性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其次,再評定危害程度的定量指標,即工人接塵時間肺總通氣量及生產性粉塵濃度的超標倍數(shù)。該標準將生產性粉塵作業(yè)危害程度共分為五級:0級、I級、Ⅱ級、Ⅲ級、Ⅳ級危害。確定危害程度時,只要將現(xiàn)場所獲得的三項指標數(shù)據(jù),在危害程度分級表中找到相應的位置,即可在分級表中查出其危害等級。(1)生產性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的含量系指生產性粉塵中含有結晶型游離二氧化硅的質量百分比。其含量高低對矽肺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該標準中將其劃分為四類:即含量等于或小于10%的游離二氧化硅粉塵;含量為10%~40%的游離二氧化硅粉塵;含量為40%~70%游離二氧化硅粉塵,以及大于70%游離二氧化硅粉塵。(2)工人接塵時間肺總通氣量系指工人在一個工作日的接塵時間內吸入含有生產性粉塵的空氣總體積。在接觸同一種性質的生產性粉塵行業(yè)中,由于工人所處的生產條件不同。勞動強度和接塵作業(yè)的持續(xù)時間差異懸殊,因而實際吸入到肺內的粉塵亦不同??紤]到我國生產方式的復雜情況,將工人接塵時間肺總通氣量作為一項定量指標,列入分級標準。工人接塵時間肺總通氣量,實際包括兩項內容,即工人接塵工時調查,以及接塵時間肺總通氣量的測定。該指標既表示工人勞動強度的大小,又反映工人實際接塵作業(yè)時間。(3)生產性粉塵濃度超標倍數(shù),是指作業(yè)場所實際測得的粉塵濃度值,超過國家標準的倍數(shù),計算方法如下:生產性粉塵濃度超標倍數(shù)= 粉塵實測值/該粉塵最高允許濃度 —1 然后,取幾次所測定的粉塵濃度超標倍數(shù)的算術平均值表示。例如:某鑄件清理崗位使用的天然砂時,游離二氧化硅的含量是99.50%。一個工作日中一個工人的肺總通氣量6999升/日•人,作業(yè)場所中粉塵濃度是4毫克/立方米,國家標準規(guī)定最高允許濃度是1毫克/立方米,根據(jù)計算,超標倍數(shù)為3該崗位粉塵危害程度為Ⅲ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