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鉆孔樁斷樁常見事故及處理
??????? 1.1.首批混凝土封底失敗
??????? u?1.1.1.事故原因和預防措施
??????? ⑴.導管底距離孔底大高或太低
??????? 原因:由于計算錯誤,使導管下口距離孔底太高或太低。太高了使首批砼數(shù)量不夠,埋不了導管下口(1米以上)。太低了使首批砼下落困難,造成泥漿與混凝土混合。
??????? 預防措施:
??????? 準確測量每節(jié)導管的長度,并編號記錄,復核孔深及導管總長度。
??????? 也可將拼裝好的導管直接下到孔底,相互校核長度。
??????? ⑵.首批砼數(shù)量不夠
??????? 原因:由于計算錯誤,造成首批砼數(shù)量不夠,埋管失敗。
??????? 預防措施:根據(jù)孔徑、導管直徑認真計算和復核首批砼數(shù)量。
??????? ⑶.首批混凝土品質(zhì)太差
??????? 原因:首批砼和易性太差,翻漿困難?;蛱涠忍螅斐呻x析。
??????? 預防措施:搞好配合比設計,嚴格控制混凝土和易性。
??????? ⑷.導管進漿
??????? 導管密封性差,在首批砼灌注后,由于外部泥漿壓力太大,滲入導管內(nèi),造成砼與泥漿混和。
??????? u?1.1.2.處理辦法
??????? 首批混凝土封底失敗后,應撥出導管,提起鋼筋籠,立即清孔。
??????? 1.2.供料和設備故障使灌注停工
??????? u?1.2.1.事故原因和預防措施
??????? 原因:由于設備故障,混凝土材料供應問題造成停工較長時間,使混凝土凝結(jié)而斷樁。
??????? 預防措施:施工前應做好過程能力鑒定,對于部分設備考慮備用;對于發(fā)生的事故應有應急預案。
??????? u?1.2.2.處理方法
??????? ⑴.如斷樁距離地面較深,考慮提起鋼筋籠后重新成孔;
??????? ⑵.如斷樁距離地面較淺,可采用接樁;
??????? ⑶.如原孔無法利用,則回填后采取補樁的辦法。
??????? 1.3.灌注過程中坍孔
??????? u?1.3.1.事故原因和預防措施
??????? 原因:由于清孔不當、泥漿過稀、下鋼筋籠時碰撞孔壁、致使在灌注過程中發(fā)生坍孔。
??????? 預防措施:詳見鉆孔樁常見事故的預防及處理2.1坍孔相關內(nèi)容。
??????? u?1.3.2.處理辦法
??????? ⑴.如坍孔并不嚴重,可繼續(xù)灌注,并適當加快進度;
??????? ⑵.如無法繼續(xù)灌注,應及時回填重新成孔。
??????? 1.4.導管撥空、掉管
??????? u?1.4.1.事故原因和預防
??????? ⑴.導管撥空
??????? 原因:由于測量和計算錯誤,致使灌注砼時導管撥空,對管內(nèi)充滿泥漿;或?qū)Ч苈裆钸^少,泥漿涌入導管。
??????? 預防措施:應認真測量和復核孔深、導管長度;應對導管埋深適當取保守數(shù)值。
??????? ⑵.掉管
??????? 原因:導管接頭連接不符合要求;導管掛住鋼筋籠,強拉拉脫等。
??????? 預防措施:每次拆管后應仔細重新連接導管接頭;導管埋深較大時應及時拆管。
??????? u?1.4.2.處理辦法
??????? ⑴.嚴格計算各方面的數(shù)據(jù)后,實施二次封底;
??????? ⑵. 混凝土面距離地面較深時應重新成孔;
??????? ⑶.混凝土面距離地面較淺可采取接樁辦法。
??????? 1.5.灌注過程中混凝土上升困難、不翻漿。
??????? u?1.5.1.事故原因
??????? ⑴.混凝土供料間隔時間太長,灌注停頓,混凝土流動性變?。?br />
??????? ⑵.混凝土和易性太差;
??????? ⑶.導管埋深過大;
??????? ⑷.在灌注將近結(jié)束時,由于導管內(nèi)混凝土柱高減小,超壓力降低;
??????? ⑸.導管外的泥漿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相對密度增大。
??????? u?1.5.2.補救措施:
??????? ⑴.提起導管,減少導管埋深;
??????? ⑵.接長導管,提高導管內(nèi)混凝土柱高;
??????? ⑶.可在孔內(nèi)加水稀釋泥漿,并掏出部分沉淀土。
??????? 1.6.灌注高度不夠
??????? u?1.6.1.事故原因和預防
??????? 原因:測量不準確;樁頭預留量太少。
??????? 預防措施:可采用多種方法測量,確保準確;樁頭超灌預留量可適當加大。
??????? u?1.6.2.處理辦法
??????? 挖開樁頭,重新接樁處理。
??????? 2.預應力施工常見問題及處理措施
??????? 2.1.錨墊板面與孔道軸線不垂直或錨墊板中心偏離孔道軸線
??????? u?2.1.1.現(xiàn)象
??????? 張拉過程中錨杯突然抖動或移動,張拉力下降。有時會發(fā)生錨杯與錨墊板不緊貼的現(xiàn)象。
??????? u?2.1.2.原因分析
??????? 錨墊板安裝時沒有仔細對中,墊板面與預應力索軸線不垂直。造成鋼絞線或鋼絲束內(nèi)力不一,當張拉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力線調(diào)整,會使錨杯突然發(fā)生滑移或抖動,拉力下降。
??????? u?2.1.3.預防措施
??????? ⑴.錨墊板安裝應仔細對中,墊板面應與預應力索的力線垂直;
??????? ⑵.錨墊板要可靠固定,確保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不會移動。
??????? u?2.1.4.治理方法
??????? 另外加工一塊楔形鋼墊板,楔形墊板的坡度應能使其板面與預應索的力線垂直。
??????? 2.2.錨頭下錨板處混凝土變形開裂。
??????? u?2.2.1.現(xiàn)象
??????? 預應力張拉后,錨板下混凝土變形開裂。
??????? u?2.2.2.原因分析
??????? ⑴.通常錨板附近鋼筋布置很密,澆筑混凝土時,振搗不密實,混凝土疏松或僅有砂漿,以致該處混凝土強度低;
??????? ⑵.錨墊板下的鋼筋布置不夠、受壓區(qū)面積不夠、錨板或錨墊板設計厚度不夠,受力后變形過大。
??????? u?2.2.3.預防措施
??????? ⑴.錨板、錨墊板必須在足夠的厚度以保證其剛度。錨墊板下應布置足夠的鋼筋,以使鋼筋混凝土足以承受因張拉預應力索而產(chǎn)生的壓應力和主拉應力;
??????? ⑵.澆筑混凝土時應特別注意在錨頭區(qū)的混凝土質(zhì)量,因在該處往往鋼筋密集,混凝土的粗骨料不易進入而只有砂漿,會嚴重影響混凝土的強度。
??????? u?2.2.4.治理方法
??????? 將錨具取下,鑿除錨下?lián)p壞部分,然后加筋用高強度混凝土修補,將錨下墊板加大加厚,使承壓面擴大。
??????? 2.3.滑絲與斷絲
??????? u?2.3.1.現(xiàn)象
??????? ⑴.錨夾具在預應力張拉后,夾片“咬不住”鋼絞線或鋼絲,鋼絞線或鋼絲滑動,達不到設計張拉值;
??????? ⑵.張拉鋼絞線或鋼絲時,夾片將其“咬斷”,即齒痕較深,在夾片處斷絲。
??????? u?2.3.2.原因分析
??????? ⑴.錨夾片硬度指標不合格,硬度過低,夾不住鋼絞線或鋼絲;硬度過高則夾傷鋼絞線或鋼絲,有時因錨夾片齒形和夾角不合理也可引起滑絲或斷絲;
??????? ⑵.鋼絞線或鋼絲的質(zhì)量不穩(wěn)定,硬度指標起伏較大,或外徑公差超限,與夾片規(guī)格不相匹配。
??????? u?2.3.3.防治措施
??????? ⑴.錨夾片的硬度除了檢查出廠合格證外,在現(xiàn)場應進行復驗,有條件的最好進行逐片復檢;
??????? ⑵.鋼絞線和鋼絲的直徑偏差、橢圓度、硬度指標應納入檢查內(nèi)容。如偏差超限,質(zhì)量不穩(wěn)定,應考慮更換鋼絞線或鋼絲的產(chǎn)品供應單位;
??????? ⑶.滑絲斷絲若不超過規(guī)范允許數(shù)量,可不予處理,若整束或大量滑絲和斷絲,應將錨頭取下,經(jīng)檢查并更換鋼束重新張拉。
??????? 2.4.波紋管線形與設計偏差較大
??????? u?2.4.1.現(xiàn)象
??????? 最終成型的預應力孔道與設計線形相差較大。
??????? u?2.4.2.原因分析
??????? 澆筑混凝土時,預應力波紋管沒有按規(guī)定可靠固定。波紋管被踩壓、移動、上浮等,造成波紋管變形。
??????? u?2.4.3.預防措施
??????? ⑴.要按設計線形準確放樣,并用U形鋼筋按規(guī)定固定波紋管的空間位置,再點焊牢固。曲線及接頭處U形鋼筋應加密;
??????? ⑵.澆筑混凝土時注意保護波紋管,不得踩壓,不得將振動棒靠在波紋管上振搗;
??????? ⑶.應有防止波紋管在混凝土尚未凝固時上浮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