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斷樁處理的幾種方法
(1)原位復樁。對在施工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和超聲波檢測出的斷樁,采用徹底清理后,在原位重新澆筑一根新樁,做到較為徹底處理。此種方法效果好、難度大、周期長、費用高,可根據工程的重要性、地質條件、缺陷數(shù)量等因素選擇采用。如K32+686.5萬花分離立交橋1#-3樁及K19+110共產主義總干渠大橋7#-6樁分別采用將孔內回填土經沉淀后用沖擊錐二次成孔或直接用沖擊錐對已澆成的壞樁進行沖擊二次成孔,重新澆注。
(2)接樁。如K7+954.5小橋0#-6樁,在灌注過程中發(fā)生導管焊口破裂,裂縫長30cm,寬0.5cm。設計樁長為26m,當時水下混凝土已灌注17m,為確保工程質量,停止混凝土的澆筑并提前拔出導管。確定接樁方案,首先對樁進行聲測確定好混凝土的部位;其次,根據設計提供的地質資料表明樁頂以下10m均為粘土層,確定井點降水-開挖-20#素混凝土進行護壁,護壁內用?12的鋼筋箍圈以20cm間距進行加固,護壁間連接筋用?12鋼筋以20cm間距布置。第三,挖至合格數(shù)處利用人工鑿毛,按挖孔法混凝土施工方法進行混凝土的澆注。
(3)樁芯鑿井法。這種方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即邊降水邊采用風鎬在缺陷樁中心鑿一直徑為80cm的井,深度至少超過缺陷部位,然后封閉清洗泥沙,放置鋼筋籠,用挖孔混凝土施工方法澆筑膨脹混凝土。此方法日進度0.6m,如果遇到個別樁水處理不好、降不下去,更是困難重重,導致質量、工期和經濟上的重大損失。如K19+110共產主義大橋6#-3、3#-4、1#-2等幾根樁及K12+087喬廟分離式立交橋3#-1樁均采用此方法,個別樁處理工期長達近6個月,費用達20萬元。
2.2縮頸
在鉆孔過程中,由于鉆錐磨損或焊補不及時,再或地層中遇到膨脹的軟土、粘土、泥巖等,容易產生縮孔現(xiàn)象。如K10+028.8京廣立交橋2#-4樁,設計樁長46m,直徑1.5m,在28~30m處出現(xiàn)縮孔,即出現(xiàn)膨脹性軟土,俗稱探頭泥,成孔檢驗不太仿事,但至下鋼筋籠時鋼筋籠下不去,拔出鋼筋籠用鉆錐上下沖擴后仍下不去,回填重新鉆孔反復3次,最后下決心在錐頭上加焊8cm的合金鋼,再度擴大孔徑,成孔后重新澆筑,增加混凝土80余方。
2.3灌注時發(fā)生井壁坍落
成孔后灌注水下混凝土時發(fā)生坍孔現(xiàn)象,若坍塌不止,應將導管拔出,以粘土回填重新成孔;輕微坍落在施工中不易被察覺,聲測時發(fā)現(xiàn)局部裹泥或夾砂現(xiàn)象。如K30+286白馬泉小橋1#-3樁,在距聲測管頂端6.5~7.0m斷面處出現(xiàn)異常情況,AB測面讀數(shù)均勻正常,但BC、AC面無讀數(shù),判定此兩面交匯處可能出現(xiàn)裹泥塊。該標在C聲測管處用鉆機干鉆一直徑為1.2m,距樁頂7m的井,用木板和鋼筋圈加固后,派人從距樁頂6.5m處開鑿,發(fā)現(xiàn)C聲測管處有一高32cm、寬14cm、深16cm的黏土塊。采用清除-鑿出新鮮混凝土2cm-清洗(飽和面干)-高標號混凝土修補,保證了樁的整體性和完整性。根據實際情況還可以采用壓漿、旋噴等工藝處理樁芯局部夾泥砂或空洞等缺陷,不再贅述。
3鉆孔灌注樁的質量控制
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質量直接影響到上部結構的穩(wěn)定與安全。部頒《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J07198對鉆孔灌注樁的質量作了嚴格的要求,增加了6.3.1.5和6.3.1.6條,明確規(guī)定了鉆孔灌注樁進行無破損檢測,這一結果需由設計單位的確認。對鉆孔灌注樁的質量控制,我們認為在現(xiàn)時代仍應強調以下幾點:
(1)對質量控制應注重預防為主,即在施工前做好充分準備工作,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并責任到人。
(2)嚴把隊伍進場關。一流隊伍投標、二流隊伍進場、三流隊伍干活兒的現(xiàn)象在建筑市場上仍然存在。只有從嚴把關,使一流人才、先進的工藝,過硬的設備進場,就為優(yōu)良工程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3)嚴把檢測關。橋梁鉆孔灌注樁無破損檢測是確保施工質量的一個重要技術檢測手段,我們的做法是:A、對承擔本工程樁基無破損檢測任務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資格審查;B、逐根樁作超聲波法檢測;C、對處理后的缺陷樁做二次聲測,若聲測仍有缺陷,則該樁再輔以承載試驗(大應變),以確保成樁質量及工程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