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化學品對人體的危害途徑有呼吸道(吸入)、消化道(經口攝入)、皮膚(吸收),還有皮下、肌肉、靜脈注射以及粘膜等其他特殊途徑。毒物吸收速度最快是靜脈注射,依次為呼吸道、經口、皮膚吸收。在工業(yè)生產中,有毒化學品的危害途徑最主要是呼吸道,其次為皮膚,而經消化道、粘膜等其他途徑較罕見。
1、經呼吸道進入
這是最主要、最常見、最危險的途徑。在生產過程中,以氣體、蒸氣霧、煙、粉塵等不同形態(tài)存在于生產環(huán)境中的毒物隨時可被吸入呼吸道。
毒物能否隨吸入的空氣進入肺泡,并被肺泡吸收,與毒物的粒子大小及水溶性有很大的關系:當毒物呈氣體、蒸氣、煙等形態(tài)時,由于粒子很小,一般在3微米以下,故易于到達肺泡。而那些大于5微米以上的霧和粉塵,在進入呼吸道時,絕大部分被鼻腔和上呼吸道所阻留,且通過呼吸道時,易被上呼吸道的粘液所溶解而不易到達肺泡;但在濃度高等特殊情況下,仍有部分可到達肺泡。當毒物到達肺泡后,水溶性大的毒物,經肺泡吸收的速度就快些;同樣,粒子小的毒物,因較易溶解,經肺泡吸收也較快。
毒物被肺泡吸收后,不經肝臟的解毒作用而直接進入血循環(huán),分布到全身,產生毒作用,所以有更大的危險性。
2、經皮膚進入
皮膚吸收毒物主要通過兩條途徑,即通過表皮屏障及通過毛囊進入,在個別情況下,也可通過汗腺導管進入。
由于表皮角質層下的表皮細胞膜富有磷脂,故對非脂溶性物質具有屏障作用,表皮與真皮連接處的基膜也有類似作用。脂溶性物質雖能透過此屏障,但除非同時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否則也不易被血液所吸收。
毒物經皮膚進入機體的第二條途徑是繞過表皮屏障,通過毛囊直接透過皮脂腺細胞和毛囊壁進入真皮乳頭毛細管而被血液吸收。
有些毒物,能同時經表皮和毛囊進入皮膚。
毒物經皮膚吸收的數(shù)量和速度,除了與它的脂溶性、水溶性、濃度和皮膚的接觸面積等有關外,還與外界的氣溫、氣濕等條件有關。
經皮膚侵入的毒物,吸收后也不經肝臟的解毒作用,而直接隨血循環(huán)分布全身。
3、經消化道進入
在生產環(huán)境中,毒物單純從消化道吸收而引起中毒的情況比較少見。多由不良衛(wèi)生習慣造成誤食,如在生產環(huán)境中進食或飲水則可導致誤食;或毒物由呼吸道侵入人體,一部分沾附在鼻咽部混于其分泌物中,無意被吞入。毒物進入消化道后,大多隨糞便排出,其中一部分在小腸內被吸收,經肝臟解毒轉化后被排出,只有一小部分進入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