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軾《賈誼論》里面有這么一句話:“夫君子之所取遠者,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意思就是君子要想達到長遠的目標,則一定要等待時機;要想成就偉大的功業(yè),則一定要能夠忍耐。這個觀點,雖是北宋時期文學家蘇軾的思想,但現(xiàn)在看來,仍有積極意義。
當今社會,有的人看到與自己同時參加工作的同志,職務比自己高,工資比自己多;有的人看到與自己一起讀書的同學,有的升官了,有的發(fā)跡了……總之,一些人看到別人的成功,就會抱怨命運的殘酷,牢騷滿腹,怨天尤人,這樣做是不對的,如果你是人才,你就會有自己的一套主張,你的主張,要想引起上級的重視,并予以接受和采納,這中間要有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還要不斷地調查研究,不斷地論證細化,不斷地充實、完善你的思想和主張。同時,你也要積極宣傳你的思想和主張,聽取周圍人們的意見建議,解疑釋惑,讓更多的人接受和贊同你的主張。等待的過程中,自己還要深入學習,提高素養(yǎng),使自己的思想和主張具有扎實的知識基礎。蘇軾《賈誼論》里的賈誼想讓漢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間,就全部棄舊圖新,接受和采納他的主張,真是太難了。賈誼缺少等待。
而凡有雄心壯志和雄才大略的人,都要經歷“忍耐”二字,像前蘇聯(lián)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忍耐”著身體癱瘓和雙目失明的巨大痛苦,矢志不渝地創(chuàng)作出驚世巨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像韓信那樣,沒有胯下之辱的“忍耐”,就不會有后來做三齊王的機會,小不忍則亂大謀。有時你的主張,上邊接受下邊不認可的時候,你需要繼續(xù)做工作,需要忍耐;下邊認可上邊不接受的時候,你更需要繼續(xù)做工作,更需要忍耐。這個時候,著急不管用,因為著急而不思茶飯也不管用。這個時候,忍耐是一種胸懷,是一種氣量,是一種境界。因為忍耐,所以有成就;因為忍耐,所以能成功。賈誼不能忍耐,操之過急,心緒紊亂,憂郁憤懣,感傷哭泣,自我摧殘,英年早逝,真是志向遠大而氣量狹小,很可惜。
所以說,“等待”和“忍耐”是當今社會亟需端正的心態(tài)。